我曾供職的一個企業,經理們一開會就吵架,有時還相當激烈?;ハ嘀肛?,互相揭短,不藏著,不掖著,不留情面。初次參加很有點不適應,尋思這樣不和諧的氛圍怎么干事?可就是這樣的企業,卻氣正風清,效率極高,發展忒快特能頂事。后來漸漸明白,正是經理們的這種坦蕩率直,使大家不隱晦,不滑頭,互相監督,執行到位,才形成了高效率運營的風氣。
臺灣的一位在大陸很火的管理大師,講如何提高管理效果時舉了兩例子:當主管看到員工遲到了,看的員工玩游戲了,不要當面指責。要假裝看不見,然后把他叫去。就說是聽別人反映你的問題了,你要提起注意了。這樣做就會起到員工既不恨主管,又注意克服毛病的效果??吹竭@位大師深諳中庸之道,繞來繞去,這樣處理起來有可能比直面批評來的效果要好,因為他符合我們國人的傳統文化。但是,我們去想一想,如果像這樣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處理,為了眼下的效果而去迎合員工,去做適應式的管理,是提升不了管理的,是建立不了規范秩序的,所謂管理,不僅要管,更要“理”,這個“理”就是疏理、導向。要在員工中大膽地倡導一種作風,要旗幟鮮明地提倡什么,反對什么,逐漸樹立一種清新風氣,而不應為了追求時下的效果而一味地去迎合,去適應。揀起了人際,丟掉了效率。
人都抱怨,在中國的企業里太累,像搞政治一樣,得付出好大的精力。因為中國人太復雜了,太世故了。于是好多教你如何應對的潛規則應運而生,教你如何逢迎領導,如何取悅同事,如何人前人后不一樣,人為的把管理導向復雜。其實企業的最高追求是績效準則,什么樣的交易成本低,什么樣的管理方式就好。西方人辦事認真、為人直率,不懂靈活變通,不懂投機取巧,講究制度管人,所以西方企業管理成本低,效率高。前些年我們很推崇西式管理,什么流程再造,六西格瑪等等都搬過來用。后來發現,外國人的一套東西拿到中國落地不生根,因為中國人的傳統文化,價值觀與西方人不一樣。于是,近些年,又都在我們老祖宗的故紙堆里尋求中國式管理之源,好多典籍都派上用場。三國、水滸、論語、孫子兵法等等不一而足。但這些東西與規范有效管理總感到撓不到癢癢處。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把人搞得太復雜了,辦事效率怎么能夠高呢?
其實,無論外國的,中國的,什么樣的管理都應是以人為核心的,是把轉變人的觀念,培養人的作風作為根本的。離開這個根本,就確立不了長久發展的基礎,冀中是一個有理想、有目標的企業,我們要想走得遠,走得實,就要改造好企業內部的人文小環境,建立起優良向上的企業風氣。以良好的企業氛圍熏陶人、影響人、培育人。這種風氣的確立,首先要從各級經理人做起,讓我們的經理人都摒棄陳腐的人情世故,唾棄權謀,交往簡單點(溝通技巧別論),為人直率點,擔當大氣點。不把簡單問題復雜化,不把人際關系庸俗化。心中有凈氣,不做是非人。把心胸放寬,把目光放遠,以善度人,以誠待人,做一個經得住品評的實在人。帶領我們的員工,逐步樹立起清新的實干的企業作風,企業的基礎就做實了。
吳里明
2007.1.11